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7章 青青陵柏(一)

關燈
鹹和三年秋,東線戰事基本穩定。

王瑯咨詢姜尚,認為沒必要把精銳白白折損在蘇峻的硬旅上,兩敗俱傷,最好還是能將這些擅長騎戰的悍勇之士俘虜下來,收歸己用。於是力勸監察浙東軍事的王舒將前鋒控制在曲阿、延陵,修築壁壘抗拒敵人,等待時機。

蘇峻麾下多是北人,對深入南方也有些忌憚,向東焚燒搶掠一陣已屬滿意,被王瑯策劃的兩場奇襲回擊之後退回西邊,與東軍沿太湖相互對峙,不再交戰,而將主力放到西面,攻擊以荊州陶侃、江州溫嶠為主組成的聯盟軍。

荊州、江州兩地的士卒都是南人,擅長舟船水戰,不善步戰。與蘇峻麾下的士兵多次交鋒,沒有寸功,軍心不免動搖,從建康逃到西軍的士人們也紛紛描述蘇峻軍的強盛,認為他“狡黠而有膽識,士卒驍勇,所向無敵。倘若上天能討伐有罪之人,那麽他終將滅亡。如果只從人事方面來說,則不易翦除。”直到陶侃麾下有名的勇將毛寶率領一支偏師燒毀蘇峻囤積在句容、湖孰的軍備積蓄,西面聯軍才沒有像討董聯盟一樣自行瓦解。

十月二十六日,戰局迎來決定性轉機。蘇峻陣前飲酒,率領騎兵沖鋒時控馬不利,被陶侃的部將彭世、李千等用矛投中,墮馬身亡,所率七千人馬頓時潰散大敗。餘下蘇逸、蘇碩、韓晃、管商、張建等將領都不成氣候,明眼人都知道這場兵禍進入尾聲,只是晉成帝還被蘇逸控制在石頭城,西軍投鼠忌器,不願意背上害死皇帝的罪名,不敢輕易進攻,同時更加防備敵人臨死前的反撲。

於是一直到鹹和四年二月,叛亂才徹底平定。

此戰與幾年前王敦之亂造成的破壞不可同日而語。

王敦志在改朝換代,篡奪皇位,王氏族人又大多在建康城內,對建康殘害不重。蘇峻則沒有這樣的野心,純粹被庾亮逼到不得不反,起兵之初就抱著和庾亮魚死網破的決心,能快活一日就快活一日,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宮闕、殿堂、宗廟、秘閣都和昔日秦始皇巍峨壯麗的阿旁宮一樣,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

江州刺史溫嶠請求遷都豫章,三吳豪強請求遷都會稽,雙方誰也無法說服對方,百官也議論紛紛,沒有定論。

時任司徒的王導說出了整個東晉史乃至二十四史都極為有名的一段話,尤其是最後一句,常常被認為能夠概括東晉整體的施政方針:

“建康,古之金陵,舊為帝裏,又孫仲謀、劉玄德俱言王者之宅。古之帝王不必以豐儉移都,茍弘衛文大帛之冠,則無往不可。若不績其麻,則樂土為虛矣。且北寇游魂,伺我之隙,一旦示弱,竄於蠻越,求之望實,懼非良計。今特宜鎮之以靜,群情自安。”

建康,古名金陵,曾經做過帝王之都,孫權、劉備也都認為建康是帝王的宅府。古代的帝王不因物品豐儉遷都。只要務本節用,不愁一時雕弊。而如果不認真從事農作,樂土也會荒廢。況且北方賊寇正對我們虎視眈眈,一旦表現出虛弱,奔竄至蠻越之地,無論從聲名和實際考慮,都不是好辦法。現在只該保持寧靜,人心自然安寧。

作為奠基東晉政權的一代名相,王導的這番觀點所體現出的見識遠超眾人之上,被歷代反覆引用。

時人不知後世看法,但王導的個人威望與政治成就擺在那裏,對於這種涉及立朝根本的大事,他一出口,事情就定了下來。

於是鹹和四年的春天,王瑯接受相府命令,啟程踏上從東郡返回建康之路。

秋冬水枯,春夏水漲。王瑯去程走水路,回程仍走水路,到了方山渡口,她自己牽馬下船,習慣性先向周圍掃視一圈。

河邊的垂柳已經吐出嫩綠細絲,腳下的青草不知是否經過血沃滋養,竟比離開時還要濃翠幾分,她心中泛起采薇之嘆,目光不自覺向三年前親友送別時的涼亭看去。

這一看之下,卻是楞住。

“長豫兄長?”

亭邊憑欄遠眺,仿佛神仙中人的白衣青年如有所感,回眸望來,不是丞相長子王悅又是何人。

王瑯將韁繩拋給侍從,自己大步向亭中邁去,寬廣的衣袖甩在身後獵獵生風。

“兄長若要接風,等我到烏衣巷再派人尋我便是,怎麽自己來了方山。”走到近處,王悅溫潤柔和的眸光與蒼白失血的臉色都清晰入眼,王瑯眉頭微蹙,當即便將他雙手攏入自己掌心,以體溫熨他,同時勸道,“養生之道,春捂秋凍。如今天氣雖然小暖,兄長也不能只著單衣出門,還是白練布裁的,這布輕薄粗疏,也就夏天勉強能穿。”

又回頭喊道:“司南,把我的披風拿來。”

早在她下船前,去艙外感知過天氣的司南已經為她備好了披風帷帽等物品,見她一下船就走向王悅,便也拿著這些東西跟上她。她話音剛落,披風已經展開送到了她的手上。

王瑯接過披風,繞王悅身後一抖一圍,低頭為他將系帶對纏起來打了個漂亮的活結,這才退開一步,細細上下打量他。

“正是不堪使用,賊兵才任由這些白練留在府庫裏積灰,沒有和府庫裏的其他器物一樣胡亂糟蹋掉。”

王悅將她與婢女的互動全都看在眼裏,神色沒有一絲一毫變化,等她一通忙完,方才微笑開口:“大難之後,帑藏空竭,只剩這麽些不堪用的白練。阿父令人拿出幾卷裁成單衣,分與朝臣,我也得了一件,便換上了。”

王瑯略微歪頭,看了看他身上的白單衣,又看了看附近其他建康市民的衣著,心中頓時有數,轉頭問王悅身後的門生:“建康城裏的白練現在市價幾何?”

門生沒料到她反應這麽快,脫口答道:“前幾日漲到一金一端了。”

饒是王瑯已經有所預料,這時候也忍不住倒抽了口冷氣:“一金一端,這漲得快趕上下品蜀錦了,平時賣都難賣,丞相善於因事的本事真有管晏之風。”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晉人追求時尚之心比戰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區別在於戰國人喜歡效仿國君的喜好,晉人喜歡效仿名士。例如漢末時期曹操麾下的重臣荀彧,極得時人愛慕,某天頭上戴的白帢不小心碰到樹枝中間下陷形成分叉,他摘下來看了看,覺得挺好看,於是繼續這麽戴著,時人紛紛效仿,從此白帢都加岐。

王導見府庫裏只有價格低賤的白練,就用白練制成單衣自己穿上,又分給朝臣穿著,時人愛慕名流,跟風用白練布做成單衣,致使建康白練供不應求,價格暴漲。王導再讓官吏賣掉這些白練,完成置換。

王悅輕輕搖頭:“只是杯水車薪,略解燃眉之急罷了。朝中現在連官員俸祿都發不出,更不用提平亂的獎賞,物資供給終究還是要仰賴州郡輸送。”不想多說,他伸手撫了撫肩上的披風,看向王瑯:“先不談這個。處明從父與淵猷在會稽還脫不開身,山山這次回建康不若就住在相府,還方便些。”

王瑯略一遲疑,終是拒絕:“多謝兄長美意,只是阿瑯已經成年,即使父兄不在,亦沒有放任家裏空著的道理。”

王悅也不堅持,聲音寧靜溫和:“那便依山山的,反正離得也近,有什麽事隨時可以照應。”

王瑯抿了抿唇:“正有一事想勞煩長豫兄長。”

“山山舟車勞頓,無論有什麽事,今日不妨都先回去休息,無須急於一時。”

顯然,王悅已經猜出了她要說什麽。

王瑯閉上眼睛,平覆心中情緒,再睜開時,眼中只餘堅定:“已經遲了一年,我現在一刻都不想多等,還請長豫兄長帶我去大兄的墓地祭掃。”

王悅看了她一會兒,最終只回了一個字:“好。”

一路上氣氛沈悶。

王悅和他父親王導一樣,本有讓人如沐春風的能力。王瑯也生性開朗,有她在的地方從不會缺少陽光。只是兩人將前往的地方無法讓人心情輕松,自然談不了任何輕松的話題。

對坐沈默地在牛車內行過了一半路程,王悅開口與她說起當日的一些情況以及蘇峻入建康後的形勢。或許是近鄉情怯,或許是別的一些原因,離目的地越近,王瑯越不想聽到這些事,於是她主動說起會稽的情形,試圖用和王悅的談話轉移自己的註意力。

王悅察覺到她的心理,順著她的意接道:“山山在東線的表現,戰報裏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公私信函裏為山山表功的也不少,明日丞相會在眾人面前詳細詢問山山,我就不勞煩山山多說一遍了。只是其中有一件事,我想知道山山是如何考慮的。”

“兄長請問,阿瑯知無不言。”

“處明從父病重以後,東路戰線的許多軍務背後都有山山參謀,對於人員分配的自主權很大。其實大家心裏都很清楚,最後東西二軍匯合,共同圍攻石頭的一戰功勞大,風險低,又能在天下人與陛下面前露臉。山山為何要把這麽大一份功勞讓給庾冰,自己領兵去救援大業?”

“……”

“大業壁壘只是京口的門戶,京口之後還有廣陵,放眼整個戰場並無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郭默拋棄大業之後,郗司空部下也有人建議放棄大業,固守京口。可山山卻自己領兵去了,還帶著最精銳的親兵。從我對山山的了解,以及戰報反應的情況來看,山山並非不愛惜士卒的將領,恰恰相反,山山很懂得上駟對中駟,中駟對下駟的道理。大業之圍就算打贏,將精銳折損在這種小事上似乎也得不償失,讓人十分不解。”

“得不償失——這是長豫兄長的想法嗎?”

“這是很多人的想法。”

他沒有正面回答,但這種態度本身已經是一種答案。

大業壁壘裏人如餓殍,瘦骨嶙峋的景象重新浮現在腦海裏,王瑯抿緊嘴唇,隔了一會兒才壓抑住心情,開口聲音冷硬,肅殺如冬:“那說明我的選擇沒有做錯。”

王悅凝目看她。

“因為我就是要大業的人知道,讓天下人知道——那些高高在上、道貌岸然的達官貴人會將他們當成塵埃草芥一樣隨便拋棄,毫不憐惜。而我雖是女子,又沒有正式官職,但我會救他們——盡我所能地救他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